伊莉討論區

標題: 柴可夫斯基的生平 [打印本頁]

作者: lintsungcheng    時間: 2010-2-11 04:33 PM     標題: 柴可夫斯基的生平

柴可夫斯基-悲愴大師。俄國作曲家。1840年3月7日生於俄國佛根斯克。初攻法律,後習音樂。在其司法部任職期間,同時進入聖彼德堡音樂院,在察倫巴安東盧賓斯坦門下學習音樂。卒業後,執教於新辦的莫斯科音樂院,在此期間發表其第一首交響曲。1869年發表幻想曲序曲〝羅米歐與茱麗葉〞,反應平平。1868年追求女歌星阿爾托失敗。1877年與米林高瓦結婚,不幸的婚姻使他神經錯亂,幸得富孀梅克之鼓勵,身體慢慢恢復。該孀婦按年給予可觀的資助,使柴可夫斯基得以專心作曲,在此期間完成第四交響曲,小提琴協奏曲,歌劇〝艾烏基尼奧乃金〞等傑作。從此蒸蒸日上、名滿天下。1891年訪問美國,受到盛大的歡迎。1893年11月6日因霍亂症不治,逝於聖彼德堡,享年53歲。

      柴可夫斯基不可思議的敏銳天性和善於表達自我的天份,其實很早便以有明顯展現,在藝術強度上已遠逾一個藝術家的標準,因而,他常為了表白而陷入痛苦情緒裡。 他也是當時 俄羅斯最具權威的作曲家;他受過傳統訓練與良好教育,具有對自己或他人作品機敏的評析力。 柴可夫斯基創作一些歌謠或室內樂,他們大多是甜美怡人的。 他在戲劇類作品或交響樂作品上,產量平分秋色,前者如芭蕾或歌劇,後者如一般管絃樂。 不同於他的同儕,把交響樂當作裁縫師練習裁縫一樣,以直接的角度來看交響樂應有的色彩。 雖然他對個人樂器的處理很有一套,但他不會讓個人樂器凌駕於整個效果之上。 因為對他而言,整個樂團只能共鳴出一種聲音,那正式為何他的交響樂譜能讓人有一眼立辨的明亮響度。

       他的的個人生活在開始創作第四號交響樂曲時,有了重大轉變,這時他才發現:對於熱烈情緒的表現,關鍵在於旋律的激發和曲式的完美處理。 倘若不是他的婚姻生活有如此重大的變化,他很可能發展成一種不同於今日的作曲家,而成為一個較沒有具體發揮天賦和忠於感情表達的作者。 但是命運這個神秘不可測知的力量,也正是他在許多作品中試著去闡明得一種現象,無可抗拒地和他的生命交織成一片。
作者: willyeyny    時間: 2010-2-11 11:00 PM

好文+1  增加我的知識
我真的不知道要說啥
感謝大大的介紹
希望以後能看到你的文章
作者: twjp    時間: 2016-12-19 02:49 PM

感謝分享,鼓勵人生的文!
作者: abc480809    時間: 2016-12-22 01:01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fliexd    時間: 2017-2-17 07:53 PM

謝謝分享珍貴知識 看這個版就是能長知識
thanks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w83.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