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夷陵之戰 [打印本頁]

作者: cqpolo    時間: 2009-5-22 07:08 PM     標題: 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重定向自猇亭之役)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夷陵之戰


{{{partof}}}的一部分

日期:221年七月-222年八月
地點:荊州
結果:蜀漢戰敗,元氣大傷,劉備去世。東吳解除兩面作戰(曹魏蜀漢)的危機
起因:{{{casus}}}
領土變更:{{{territory}}}
參戰方
蜀漢東吳
指揮官
劉備陸遜
兵力
少於50000約50000-70000
傷亡
約47000不詳
夷陵之戰又稱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君主劉備東吳發動的戰役,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3個月後,立刻以替大將關羽報仇為名,揮兵東征,氣勢強勁。東吳國君孫權立即以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軍的攻勢,更在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軍。
目錄[隱藏]

[編輯] 戰事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襲取荊州,擒殺關羽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奪回荊州,報關羽被殺之仇,親率大軍攻。孫權遣使求和不成,改向魏國稱臣,表示願意修好,以避免兩面作戰,並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率軍應戰。陸遜以漢軍勢盛、求勝心切,決定先讓一步,再相機決戰,令吳軍退至夷陵、猇亭(今湖北宜都北)一帶,據守有利地形。次年二月,劉備大軍相繼推進至夷陵、夷道(今湖北宜都),連營數百里,並得當地土著部族的支援,聲勢浩大。漢軍頻繁挑戰,但陸遜堅守不出。兩軍相持達半年之久,漢軍疲憊、鬥志鬆懈,於是派吳班在平地立營以引誘吳軍進行決戰,但陸遜沒有中計,劉備知道此計行不通,乃從山谷中引出八千伏兵,陸遜這時才開始反擊。
陸遜在大舉進攻之前,先攻蜀軍一營,結果失利。眾將都說這是浪費兵力,陸遜卻通過這次戰略偵查發現了劉備軍的營寨都是由木柵欄組成,陸遜決定使用火攻。吳軍放火,並封鎖江面,扼守夷陵道,全線出擊,打了劉備一個措手不及。吳軍克營40餘座,漢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塞江而下」,兵敗如山倒。馮習張南沙摩柯被吳軍斬殺,杜路劉寧向吳軍請降,傅彤程畿義勇戰死,黃權因退路被斷,便率眾投降魏國。而劉備狼狽逃至白帝城(今四川奉節東),竟一病不起。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召喚在成都的諸葛亮永安,三月,病勢加重,於是向諸葛亮交代後事,四月,在永安宮(今奉節師範學校內)病死。該戰,吳軍後退誘敵,擊其疲憊,創造了由防禦轉入反攻的成功戰例。

[編輯] 總結劉備失敗的原因:

[編輯] 影響東吳守住了荊州,而蜀漢受到重創,元氣大傷。此戰兩國實力都受到影響,因此為後來蜀吳重新和好抗擊曹魏鋪平了道路。
戰役中失利的蜀漢昭烈帝劉備向西敗逃,但是到了益州東部的永安(今奉節縣)便不再西進。孫權方面雖然獲勝,但是聽到劉備駐紮在離邊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懼,遣使議和。因長期征戰和兵敗而心力交瘁的劉備同意停戰,次年四月逝世,蜀漢軍政大權全部託付于丞相諸葛亮,後者立即遣使與東吳恢復同盟,共同對抗曹魏。這場戰役之後近40年的時間內,三國互相之間的疆域基本保持不變,吳蜀重修於好的聯盟再也沒有發生動搖,三國局勢出現穩定的對峙,夷陵之戰也因此被認為是前後三國的分界點之一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w83.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