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夷陵之戰 曹丕坐錯良機 [打印本頁]

作者: teddybear44    時間: 2008-12-1 05:55 PM     標題: 夷陵之戰 曹丕坐錯良機

夷陵之戰 曹丕坐錯良機


關羽失荊州後, 劉備開始復仇的戰爭, 也就是三國時代三大戰役之一的夷陵之戰!


劉備佔了荊州的戰略要點,不還東吳, 而且, 關羽的態度對東吳並不友善, 孫權也會擔心劉備順江而下, 聯合魏國一起攻打吳國, 那時, 吳國必亡...


所以, 襲取荊州是必然的行為! 荊州戰略要點, 要有一個有勇有謀又可信任的將軍鎮守, 而且, 還要水陸二軍都擅長, 所以, 關羽成了首選, 但關羽對吳的外交卻是失策.


如果是孔明坐鎮荊州, 可與東吳較不易有磨擦..



失荊州後, 劉備興兵攻打東吳..


一來為關羽復仇..


二來應當也是覺得蜀國被小看了..
如果魏國是三國第一大國, 怎麼樣也不能被當成最弱的小國看待.. 否則在外交上也矮了一截.


三.荊州劉備經營多年.. 若能短時間內收復, 長年經營的人脈政商關係, 還有民眾的向心力應該還是夠的.. 在吳國尚未站穩腳跟前, 打回來.. 還是大有可為.


四.孫權即然都破壞聯盟的策略了.. 所以, 攻打吳國並沒有背信的問題, 當務之急是收復荊州.


五.劉備可能推算, 蜀軍一攻打, 魏國會呼應一起攻打吳國... 所以, 勝算極大..
為什麼劉備會這麼推算.. 後面會再提...



能作為史上著名的謀士, 都不是泛泛之輩...


在夷陵之戰打起來前, 孫權先向曹丕稱臣, 劉曄進言吳國必有危機, 害怕魏與蜀聯合攻吳, 孫權稱臣一來是防止魏國趁機攻擊, 二來是想藉魏國的聲勢和力量迷惑和牽制劉國, 所以, 應派大軍渡江襲擊東吳, 蜀攻其外, 魏攻其內, 東吳必滅.


可是, 可能曹丕新帝上任, 馬上吳國就來稱臣, 志得意滿吧. 接受了吳國的稱臣, 封孫權為上將軍九州伯.


孫權聽到受封的事, 應該是鬆了一口氣, 事實上, 封什麼官都沒關係.. 別說九州伯了, 就算封里長伯也沒關係, 代表魏國至少不幫忙, 也不太會趁火打劫! 可以全力對付劉備了!


劉曄的建言是很有價值的, 可惜曹丕沒有聽從, 吳蜀兩國相爭, 以三國的角度來看, 各是什麼狀況呢?


以吳國來看, 千萬不能讓魏蜀聯軍攻打, 否則吳國滅亡. 蜀軍已經打來的, 所以, 能不讓魏軍行動, 至少, 多一分勝算了..


以蜀國來看, 打吳國除了可以收復荊州之外, 也可以用動武宣示魏吳, 我劉備可不是好惹的.. 而劉備的另一個想法.. 應當是和劉曄相同..


也就是.. 吳蜀兩國打起來.. 魏國的態度是什麼?
魏國只有三種選擇..
1. 趁機打蜀後方
2. 趁機打吳後方
3. 按兵不動.


如果選擇
1. 魏國趁機打蜀後方, 對魏國沒有好處, 因為劉備大不了退兵防守, 如果吳軍趁勢夾殺, 大不了割一些地或是賠一些錢, 再結好東吳, 但對魏國並無任何好處, 所以, 劉備應該推斷, 魏國不會打蜀.



2. 魏國趁機打吳後方, 對魏蜀都有好處, 孫權老狐狸一定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 所以, 在還沒打之前, 就先稱臣曹丕, 不希望事態到這個地步, 但這的狀況應當是劉備設想的方案, 因為.. 蜀國一打, 魏國也呼應一起打, 吳國肯定招架不住, 蜀國和魏國打了一陣子之後, 魏國搞不好只要挪一挪軍隊到吳國邊境, 孫權就嚇破膽了, 割地賠款稱臣納貢, 應該樣樣俱全, 不傷一兵一卒又能獲得大利, 就是這個方案了, 所以, 曹丕沒用劉曄建言是可惜了.. 而劉備至少也可以佔回荊州, 經過這一戰下來, 應該可以推算, 蜀國可以明顯的列為第二大國.. 這應該也是劉備的如意算盤.. 至於要不要滅吳... 我想, 應該沒那麼容易, 劉備只是嚇嚇吳國, 從中獲利罷了, 要是真的全軍深入吳國, 補給線過長, 主要兵力離蜀太遠, 魏國要是真的動兵攻蜀, 鞭長莫及, 就算幸運攻下吳國, 蜀國也沒了, 剛攻下的吳國根基不穩, 曹丕再派一軍攻來, 要抵抗也不易, 搞不好, 新打下的吳國原臣民先內亂一起呼應, 怎麼守得住?.. 只是劉備也想不到.. 曹丕沒用這最好的方案, 按兵不動, 自己也在夷陵之戰中大敗..



3. 魏國按兵不動... 曹丕就看兩雄相爭, 他們把自家的國力耗光, 自然魏國的強勢地位會更加確立, 但是, 也沒從中得到什麼好處. 這是曹丕最後選擇的方案.



最終曹丕坐失良機, 只得到一個徒有虛名的孫權臣子, 叫也叫不動的臣子, 有什麼差嗎? 這一仗, 老狐狸孫權荊州也佔了, 仗也打贏了, 蜀國國力大損, 也只能選擇再結好吳國.. 以防魏國來犯... 除了失了點面子(向魏稱臣), 裡子可是佔盡了..



要說夷陵之戰, 誰是最大的功臣, 不是陸遜, 而是孫權.. 沒有孫權結好曹丕, 陸遜是連仗都沒得打..
而曹丕坐失擴展魏國的最佳良機了..


曹丕應當拒絕吳國稱臣, 然後, 放出消息魏軍集結吳國邊境, 比孫權稱臣這種沒有實質好處的利益馬上滾滾而來了..





轉自微風論壇

[ 本帖最後由 teddybear44 於 2008-12-1 07:46 PM 編輯 ]
作者: addy123    時間: 2008-12-4 10:32 PM

的確, 最大的聯合最小的把中間的先瓜分, 之後在將最小的幹掉
但他確實沒有這麼做
讓戰爭繼續延長
作者: fateblade    時間: 2008-12-4 10:45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angj99    時間: 2008-12-11 02:22 PM

原來是這樣的

劉備真是好狗命


作者: 愛在刻骨銘心時    時間: 2008-12-12 08:08 PM

曹丕當時是採隔岸觀火態度吧
蜀吳兩國開戰,那一國戰敗,魏就攻打哪國
可惜他的如意算盤打錯了:05:
作者: dgita    時間: 2008-12-12 08:39 PM

曹丕若攻擊吳國
吳國必滅
蜀國佔了荊州  少了吳國合縱
魏若從漢中  荊州發兵
諸葛亮只能選擇一邊   可惜曹丕太得意了
作者: saladin08    時間: 2008-12-12 11:54 PM

終於看到一篇像樣一點的三國文章了.

夷陵之戰,怎麼說呢?只能說曹操死太早了.劉備和孫權都是老狐狸,假如曹操還在的話,一定可以看破二人手腳.可惜曹丕只有逼退獻帝之狠,而無洞燭時局之才,才會讓三國一直亂下去.

假如是曹操的話,你猜他會怎麼做?

我猜,他會先假意接受孫權的稱臣,等兩邊真的動手時,再打東吳.
作者: flowerdie    時間: 2008-12-13 03:03 PM

蜀國如果能一舉擊敗吳國
能全有長江之險
關羽之所以戰敗
也是因為吳國沿江而上偷襲
也許基於這點讓劉備想拿下吳國
如能一舉勝利
將能與魏國成為隔江對峙之勢
也就是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計


曹丕確實選擇了坐山觀虎鬥
不過最後蜀國戰敗後
他老大卻想選擇攻擊吳國
這又是為什麼呢?
照大大的分析
這時候應該要攻打敗戰的一方
當時五虎大將已亡三人
武不過趙、馬  
文僅有諸葛
加上蜀國元氣大傷   
可用之兵不多
應該是攻打蜀國的好時機
為什麼不是選擇蜀國呢?
作者: raslin8271    時間: 2008-12-13 04:29 PM

很言簡意賅的解說
簡單幾句話就把情勢分析出來了!讚!
作者: aa27164989tw    時間: 2008-12-18 09:49 PM

恩恩~~!!
太可惜了吧~~!!
這樣把劉備的如意算盤打壞了~~!!
真是太糟糕了~~!!
作者: phoenixsun    時間: 2008-12-23 12:31 AM

依我看張遼應該不算吧...
他殺的都是戰場上的士兵又不是百姓~是將領應盡的事
但白起那個俘虜40萬士兵載殺掉實在太殘忍了
作者: vergil    時間: 2008-12-23 07:22 PM     標題: 回復 #1 teddybear44 的帖子

曹丕他本來想混水摸魚 結果沒摸到魚 摸到大白鯊了 感覺他不是一個軍事家 像是個政治家
作者: dunhill77    時間: 2008-12-25 11:41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qpolo    時間: 2009-1-2 11:36 AM

魏國時在是太小心了
錯失大好良機 不然可以大賺一筆
作者: monnyet    時間: 2009-1-2 03:15 PM

喔,曹丕就是太可惜了,沒有努力的守住老爸創的事業,
難怪被司馬昭給串為
作者: 卡先生    時間: 2009-1-2 08:20 PM

原來有這種看法喔!
我還以為劉備是一時腦殘才會去打吳國的說。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w83.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