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夷陵劉備失敗之因 [打印本頁]

作者: peter_ng_123    時間: 2009-2-10 01:19 PM     標題: 夷陵劉備失敗之因

夷陵劉備失敗之因

夷陵,劉備之敗,他自謂:吾之敗,天也,這是不願意自我檢討,很清楚,這次戰爭劉備是抱著失望的心情來總結此役。其實,不論評論歷史甚麼戰役、政冶,只會分兩大原素:主觀、客觀。何謂主觀?主觀是以自我來理性地評斷歷史,以客觀是以別人眼光理性評論歷史,這次,我會以主客觀之評來論備敗。
一‧從戰略上談
第一‧他支持關羽伐吳,變惡兩國關係,這是違反孔明隆中對的終旨— 西和諸戒,南據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的政冶方針,在自己力量尚未像魏那麼強的情況下,促使吳國在一段時間內改變策略,向魏稱臣,提前了謀取荊州全境的行動,第二‧關羽失敗,他沒有預先防禦,使自巫以下沿江戰略要地盡失,吳方控制了夔道沿江地區,蜀軍如果深入,自然便有被夾於狹地和被切斷後路之虞,因而他不得不連營向前,第三‧由於自己失誤,孟達降魏,失掉荊州三郡,從而失去了可派另部自漢江而下、進而威協武昌軍事形勢,第四‧兩面作戰,兵力分散。這一點,孫權就好得多了,他上書曹操稱說天命,進而向魏稱臣。劉備卻是兩面作戰:孫吳、曹魏,曹操雖撤了兵,但是並不代表不再攻蜀,因為曹操還具有攻擊漢中的勢力。因此,要對抗兩地是不容易的。
除了此外,第四‧劉備在這次戰爭不聽很多臣子勸言:
偏將軍黃權深恐長驅有失,試圖動劉備穩打,因和劉備說:吳人水軍順流,進易退難,臣請以先驅以會寇,陛下宜為後鎮。劉備沒有聽從黃權,還說黃權阻軍,即以權為鎮北將軍以防魏侵入——黃權
三國志‧趙雲傳注引雲別傳說趙雲力諫,’’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劉備不聽——趙雲
從事祭酒秦宓試圖阻兵,陳說天時不利,被抓進了監獄——秦宓
兩篇是三國志注引,另外一篇是網上搜尋。從上面的例子來說,很有証據說劉備在這戰役中多猜疑人或對部將的直諫不聽從。而且,趙子龍和黃權是劉備愛將,他竟然因關羽之死而失去了眾將之言,怪哉。有兩原因,一是他真的因為關羽而失去理性,二是剛奪得漢中便失荊州,求勝心切,想快奪回自已失去的地方而失去理性。
第五‧過高地估計自己實力。劉備不僅獲得了據有巴蜀的全面勝利,而且在對魏戰爭中也取得了許多成功,先是張飛大破魏將張郃于宕渠,繼而進屯陽平關,破斬魏將夏候淵,趙雲又設伏擊魏兵。一時間,劉備的心氣甚足,甚至對于一向也很怕的曹操不放在眼內,那,孫權會不會放在眼內?就這樣,不嚴肅地考慮周密的布兵、進軍規劃。
第六‧兵未動,張飛被部下殺死。大家也知道張飛和關羽是劉備主將,但他們也有缺點:一個驕傲、一個真率,即是日後的人評:’’羽善待卒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劉備曾經對著張飛說過不要對部下作出任何體罰,可是張飛還是領悟不到。當時,張飛的職位:車騎將軍領司
作者: pikachusky    時間: 2009-2-10 09:18 PM

復仇心超過了理智,又剛愎自用,擺了個讓對方能輕易使用火攻的陣勢,可憐了那些一同出戰的將士。
作者: yuann0719    時間: 2009-2-10 09:43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qpolo    時間: 2009-2-12 05:50 PM

可能這是真兄弟之情
不知道該說他啥好
作者: windgod    時間: 2009-2-12 10:22 PM

因為輕敵
不把陸遜放在眼裡
我倒是覺得劉備伐吳沒什麼錯
孫權先先破壞雙方的同盟
師出有名
加上他知道失了荊州
對於劉備陣營來說影響很大
等於是以一州力量對抗孫與曹
不如賭一次大的
可惜他慘敗而歸
只能說輕敵加上戰略上的錯誤
導致這次兵敗
作者: hannibal083    時間: 2009-2-12 11:56 PM

劉備這次的大戰真的對蜀國而言是一個大失血,
喪失很多的優秀人才和將領!!
作者: chentin131    時間: 2009-2-13 12:26 AM

失敗的原因,除了氣過頭與過度傷心
(關羽在西元219年12月被斬,而張飛於西元221年6月下旬被部下所殺,劉備於同年7月初率軍東進。)聽到張飛被部下殺害,而又逃到東吳,劉備對關羽的死在這一年內也該有所沉澱及冷靜,但又聽到張飛的死訊,又免不了火了起來,新傷加上舊傷,這下更火了...馬上東征,因此情緒也佔有部分的影響吧。
     然後劉備在東征初期應有所交戰,而大多勝利,抱著連戰皆捷的姿態,持續進軍,而最後免不了有所輕敵,加上戰事過於持久、又面臨酷熱的氣候(自221年7月至222年5月於建平至夷陵連營數百里),終於於隔月為陸遜所破,劉備退回白帝。
作者: winner123    時間: 2009-2-14 03:41 PM

其實當時的形勢是有需要伐吳,但可惜是劉備沒有見好即收, 挾利好形勢迫東吳重新簽訂和約! 然後用得勝之兵指向曹魏!
作者: cowboys    時間: 2009-2-14 04:03 PM

人會成功或失敗都是有其主客觀因素存在,主其事者的睿智決定掌握泰半重要因子
作者: apple1680    時間: 2009-2-14 04:10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ssss911    時間: 2009-2-14 09:19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dgita    時間: 2009-2-14 10:10 PM

出師時無猛將
不聽策士諫言
完全看不起年輕的陸遜導致兵敗
作者: w22503    時間: 2009-2-14 10:22 PM

很不錯的分析,有一些根據可供參考
作者: 博帝高爾夫    時間: 2009-2-14 10:40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kingson    時間: 2009-3-21 11:40 PM

簡單的說
劉備當時就是整個腦充血了
整個情緒高漲到了一個極限
所以做出了錯誤又離譜的判斷
這就是失敗的主因啊
作者: ji39422410    時間: 2009-3-22 12:18 AM

都是歷史了
也都過去了
說啥都沒了  蜀國已滅
作者: ws0517428    時間: 2009-3-22 12:13 PM

他失敗的原因就是他太自大,當時蜀國軍隊強大,士氣十分高漲,孫權連戰連敗,就向劉備請和,願意歸還荊州,但劉備不肯導致慘敗
作者: darrow    時間: 2009-3-22 01:35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5553819    時間: 2009-3-22 01:45 PM

主要是因為仇恨沖昏了頭吧..自己兄弟被殺

然後自然就是聽不下任何勸告...
作者: 李煜    時間: 2009-3-22 02:36 PM

個人認為是過於操之過急了
況且二面戰爭本來就是於已不利的
作者: wowo2008    時間: 2009-3-22 03:29 PM

逆勢而行~當然沒有好結果
不管如何還是要和東吳~抗曹魏
不夠沉著啊
作者: ngo    時間: 2009-3-22 05:52 PM

當時蜀國剛擊敗曹操
難得取得前所未有的軍事力量
會有樂觀的估計輕取荊州擊敗東吳
也是難免的
作者: alex780822    時間: 2009-3-23 08:56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w83.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