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孔明的失敗點是在北伐?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yang6093 發表於 2014-10-5 01:42 AM

孔明的失敗點就是他自己 戰爭打的是國與國團體實力上的對戰 不是只靠他一個人的才能就行的<div></div>

2133qwee 發表於 2014-10-5 09:17 AM

yang6093 發表於 2014-10-5 01:42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孔明的失敗點就是他自己 戰爭打的是國與國團體實力上的對戰 不是只靠他一個人的才能就行的 ...

你真屌

你看史料季漢是只有諸葛亮一個人北伐喔= =

我只覺得很多人前面的人都沒看就跑來賺積分醬@@

sandnctu 發表於 2014-10-5 11:19 AM

因為蜀國先天條件就不佳,
土地人民人才都不如中心地帶,
再繼續下去也是同樣的結果吧,
北伐也不是錯誤的決定,
只能說蜀中無大將, 就算想打也很無力阿...

bexipu 發表於 2014-10-5 01:28 PM

失敗點絕對不是北伐

國力 人文 資源

都輸給其他兩國

如果不以戰養戰

三國和平共同發展

你覺得別國會發展比蜀國緩慢嗎?

allenHUANG1988 發表於 2014-10-5 04:23 PM

孔明說他是軍事家不如說它是政治家,作戰太一板一眼,缺少了一點奇襲與果斷,不過也不能說過失拉,如果不多一點軍事行動,別人就殺進來了<br><br><br><br><br><div></div>

warguild 發表於 2014-10-5 04:50 PM

所以你們認為蜀國就真的沒救了?
反正再怎強的領導,因地理環境、人口、人材、資源都不足,
遲早會被佔領的?
蜀國沒救?

2133qwee 發表於 2014-10-5 06:42 PM

本帖最後由 2133qwee 於 2014-10-5 06:43 PM 編輯

sandnctu 發表於 2014-10-5 11:19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為蜀國先天條件就不佳,
土地人民人才都不如中心地帶,
再繼續下去也是同樣的結果吧,

蜀國無大將

很好
那吳國也沒大將了

魏國大概也沒大將了

我不就不舉姜伯約與王子均和魏文長為例

《華陽國志》:柳隱,字休然,蜀郡成都人也。少與同郡杜禎、柳伸並知名。隱直誠篤亮,交友居厚,達於從政。數從大將軍姜維征伐,臨事設計,當敵陷陣,勇略冠軍。為牙門將,巴郡太守,騎都尉。遷漢中黃金圍督。景耀六年,魏鎮西將軍鐘會伐蜀,入漢川,圍戍多下。惟隱堅壁不動。會別將攻之,不能克。

《晉書》吳聞蜀敗,遣將軍盛憲西上,外托救援,內欲襲憲。憲曰:“本朝傾覆,吳為脣齒,不恤我難,而邀其利,吾寧當為降虜乎!”乃歸順。於是繕甲完聚,厲以節義,士皆用命。及鐘會、鄧艾死,百城無主,吳又使步協西征,憲大破其軍。孫休怒,又遣陸抗助協。憲距守經年,救援不至,城中疾疫太半。或勸南出牂柯,北奔上庸,可以保全。憲曰:“夫為人主,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棄之,君子不為也。畢命於此矣。”會荊州刺史胡烈等救之,抗退。加陵江將軍、監巴東軍事、使持節,領武陵太守。泰始初入朝,詔曰:“憲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幹,可給鼓吹。”又賜山玄玉佩劍。泰始六年卒,贈使持節、安南將軍、武陵太守,追封西鄂侯,諡曰烈。

《三國志·張嶷傳》:初,越巂郡自丞相亮討高定之後,叟夷數反,殺太守龔祿、焦璜,是後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上縣,去郡八百餘裡,其郡徒有名而已。時論欲復舊郡,除嶷為越巂太守,嶷將所領往之郡,誘以恩信,蠻夷皆服,頗來降附。北徼捉馬最驍勁,不承節度,嶷乃往討,生縛其帥魏狼,又解縱告喻,使招懷餘類。表拜狼為邑侯,種落三千餘戶皆安土供職。諸種聞之,多漸降服,嶷以功賜爵關內侯。


鄧芝在東,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跡。

你們當蜀漢無人的話
那魏吳也沒人啦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lilfox11 發表於 2014-10-5 07:02 PM

warguild 發表於 2014-10-5 04:50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以你們認為蜀國就真的沒救了?
反正再怎強的領導,因地理環境、人口、人材、資源都不足,
遲早會被佔領的? ...

不是說沒有救了
在那種情況下,有很多事情可以決定因素

基本上,若是襄樊戰,蜀國勝了的話,那主動權就在蜀國
但先後輸掉荊州和 夷陵之戰,蜀國已經失去了 戰場的主動權

若是三方都不犯錯的情況之下,基本上魏國因占地廣大
所以只會越來越強,而其餘二國只會越來越弱
到最後,因為實力相差太大,所以被魏國給鯨吞掉

這也是為什麼,事後 蜀國和吳國都選擇另找他處,來增加資源
但可惜的是,還是無法和魏國相比

在這種情況之下,唯一打破局面的方式,就是吳蜀在魏國變的無法戰勝前
同時進行北伐........

算是一種,希望 局部戰局能扭轉整體戰略的方式
但這個前題是
1。魏國的統帥無能
2。吳蜀兩國能夠成功的打開局面

但魏國的統帥,不論是早期的曹真,中期的司馬仲達,或後期的 鐘會、鄧艾、郭准都不是無能者
所以導致蜀國和吳國北伐雖有局部勝利,但這個局部勝利還不夠扭轉戰略的不足.....

因此,最終吳蜀還是失敗了.......

真要說的話,吳蜀事實上,當初最大的機會就是在襄樊戰的時候
只是........有人認為荊州比天下還要重要.........{:40:}...<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zodiac1848 發表於 2014-10-5 07:37 PM

lilfox11 發表於 2014-10-5 07:02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說沒有救了
在那種情況下,有很多事情可以決定因素



我覺得諸葛亮一開始就講得很清楚了嘛:

《三國志·諸葛亮傳》:
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
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于秦川,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劉備“霸業可成”有四個前提條件:
其一天時:天下有變;其二地利:跨有荊益;其三內政:內修政理;其四外交:結好孫權

結果:
劉大耳時期:條件一沒出現,條件二具備,條件三湊活,條件四出問題,結果全面崩壞。
諸葛亮時期:條件一不具備,條件二崩壞,諸葛亮努力地創造了條件三,修復了條件四。

從后來歷史發展來看,東吳才是代表新方向的一支力量:
中國東南部崛起,成為和中原分庭抗禮的一個地理單元。...<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lilfox11 發表於 2014-10-5 07:54 PM

zodiac1848 發表於 2014-10-5 07:37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覺得諸葛亮一開始就講得很清楚了嘛:

《三國志·諸葛亮傳》:


那個是蜀國“若是想要爭霸天下“的條件

而反過來說,事實上對吳國也成立

但可惜的是,吳國偏向於獨善其身........滿足於割據
所以比起蜀國來說,就比較沒有那麼的積極了.......

東南部的諸多政權
和後來西南部的諸多政權
都成功的以地利,和中央政權分亭抗禮過
但最終,都沒有成功

重點在於
1。打不出局面 (或是自己人扯後腿)
2。因打不出局面,所以滿足於劃江為界
3。因居安一嵎,沒有什麼戰亂,所以國內開始惡搞
4。被平定了北方的中央政權,給一次攻破......

所以比較起來,只能說諸葛亮的以攻為守
試著以局部戰術成功,來扭轉整體戰略不足,算是最有機會的方法
但.......只能說........沒有機會........

要說,以南部政權得到勝利的話
就只有朱元璋 和 蔣介石
但兩者,北伐時,對手都不是一統的政權
並且,也不沒有滿足於劃江為界,而是積極的找時間北伐...<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kzing 發表於 2014-10-5 07:57 PM

北伐可能是諸葛孔明權衡之下的方法,利用軍事活動牽制曹魏使之保持備戰狀態無法專心內政的騷擾,如果沒有頻繁發動戰爭,那麼在人口、領土與資源的差異下,隨著時間國力的差異就顯現出來,我想諸葛孔明持續不懈發動北伐應該也是不得已。

jzysun 發表於 2014-10-6 04:56 AM

孔明必須北伐,出師表里面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不能偏安一方,要明自己是正朔

kyoandgto 發表於 2014-10-6 04:57 AM

諸葛北伐,對於當時而言!
魏國壓境,不得不北伐抗衡!
只是北伐數年,損失許多兵將糧馬
卻遲遲未能攻下長安..等!
不免遭質疑..

129師副師長 發表於 2014-10-6 11:55 AM

本帖最後由 129師副師長 於 2014-10-6 12:04 PM 編輯

換一個角度來看諸葛亮北伐這件事
劉備與諸葛亮打著恢復漢朝的口號來對抗曹魏, 其實就是一種騙吃騙喝殘害百姓的行為.
這些外來客結合本地舊式軍閥, 打著正統漢朝招牌,開始實施愚民教育,要老百姓出兵出糧,去前線送死打沒有把握的仗,以成就這些軍頭子的功業.
生活在蜀漢的老百性經過這些軍閥的裹脅與摧殘,又經過長年的殘忍征戰,相信家家戶戶都經過親人的傷亡與財產的損失,相對於統治集團而言,生活在蜀漢政權40多年下每天面臨戰爭威脅的老百姓纔是最大的受害者.
諸葛亮這種暴虎憑河一片愚忠明知不可為而為的作法,簡直是害民害己. 自認才智過人與誤判形勢最不可取,值得大家在事業上的警惕.
相對於劉阿斗就好多了,一旦戰敗就投降交出偽政權減少民眾傷亡,也保存自己,是值得大家為人處事的學習對象,值得千古稱頌.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gp02mk2 發表於 2014-10-6 02:40 PM

本帖最後由 gp02mk2 於 2014-10-6 03:05 PM 編輯

129師副師長 發表於 2014-10-6 11:55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換一個角度來看諸葛亮北伐這件事
劉備與諸葛亮打著恢復漢朝的口號來對抗曹魏, 其實就是一種騙吃騙喝殘害百 ...
真不知道是你程度低 還是怎樣
拿民生道德問題來評擊蜀漢政權
只會打曹魏政權的臉
也沒有人會拿民安問題來評擊蜀漢

更別提曹魏這個中原本土政權
對中原一帶治下更是以惡名昭彰聞名

九月,公東征布。冬十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

遣夏侯淵自興國討之。冬十月,屠枹罕,斬建,涼州平。

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

十二年,太祖征三郡烏丸,屠柳城。

曹操破張邈,屠雍城

攻袁尚,屠鄴城

儉遂束馬縣車,以登丸都,屠句驪所都,斬獲首虜以千數。

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多。初三輔遭李傕亂,百姓流移依謙者皆殲。

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

曹操這個本土政權
對中原一帶數十起屠城掠奪
造成中原一帶死傷數百萬人口大幅度減少

是時新募民開屯田,民不樂,多逃亡。

時太子在鄴,鄢陵侯未到,士民頗苦勞役,又有疾癘,於是軍中騷動。

明年使于譙,太祖問濟曰:「昔孤與袁本初對官渡,徙燕、白馬民,民不得走,賊亦不敢抄。今欲徙淮南民,何如?」濟對曰:「是時兵弱賊強,不徙必失之。自破袁紹,北拔柳城,南向江、漢,荊州交臂,威露天下,民無他志。然百姓懷土,實不樂徙,懼必不安。」太祖不從,而江、淮間十餘萬眾,皆驚走吳。

屯田客呂並自稱將軍,聚黨據陳倉,儼複率署等攻之,賊即破滅。
是時南陽閒苦繇役,音於是執太守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

分成製實物地租。曹魏屯田,用官牛的,其收穫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對半分。
西晉初年和前燕的屯田,用官牛的,官八私二;用私牛的,官七私三

而曹魏治下又大規模奴役人民
高勞役 高不平均的配給制度
造成人民過得非常痛苦
不是逃亡 就是拿起武器對抗曹操
造成中原一帶人口更少

單于呼廚泉,興平二年立。以兄被逐,不得歸國,數為鮮卑所抄。建安元年,獻帝自長安東歸,右賢王去卑與白波賊帥韓暹等待衛天子,拒擊李傕、郭汜。及車駕還洛陽,又徙遷許,然後歸國。二十一年,單于來朝,曹操因留於鄴,而遣去卑歸監其國焉。

魏武分其眾為五部,以豹為左部帥,其餘部帥皆以劉氏為之。太康中,改置都尉,左部居太原茲氏,右部居祁,南部居蒲子,北部居新興,中部居大陵。劉氏雖分居五部,然皆居於晉陽汾澗之濱。

而後為了維持經濟生產力
又大規模內遷外族
埋下比東漢末至三國
更混亂的五胡之亂的惡根給後世
魏氏春秋曰: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琰謝吏曰:“我殊不宜,不知公意至此也!”遂自殺。
崔琰既死,玠內不悅。後有白玠者:“出見黥面反者,其妻子沒為官奴婢,玠言曰'使天不雨者蓋此也'。”太祖大怒,收玠付獄。

蓋操當初起時,方欲藉衆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楊阜所謂曹公能用度外之人也。及其削平群雄,勢位已定,則孔融、許攸、婁圭等,皆以嫌忌殺之;荀彧素爲操謀主,亦以其阻九錫而脅之死。甚至楊修素爲操所賞拔者,以厚於陳思王而殺之。崔琰素爲操所倚信者,亦以疑似之言殺之。然後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從前之度外用人,特出於矯偽以濟一時之用。所謂以權術相馭也。

而曹魏打壓迫害冤殺功臣賢良
使得曹魏朝忠風氣只求個人平安
不求國家社稷安危

到234年開始
造成朝中官員只求利益 不在乎皇帝被挾
甚至朝中惡鬥內鬥問題嚴重
因而引發高平陵政變 王陵之亂等內亂事件而官員腐敗甚至到晉代
更留下這句何不食肉糜?

反觀蜀漢這個外來政權
反而治下這樣的環境給人民生活

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彊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孟軻有云:「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

襄陽記曰: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

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甚至鬧出人民聽聞國家亡國
嚇的逃進深山的紀錄 光這點就高下立判
相對於劉阿斗就好多了,一旦戰敗就投降交出偽政權減少民眾傷亡,也保存自己,是值得大家為人處事的學習對象,值得千古稱頌.


這句話真的是我百聽從未斷過

袁紹要打曹操時
曹操底下有不少人反應求合
甚至差點鬧出勸曹操投降
但曹操選擇對抗

曹操攻打孫權時
孫權也有人勸投降

勾踐
也是弱國面對強大的吳國

劉邦
以民兵勢力抵抗強大的秦國

項羽
也是以少兵對抗強大的秦國

朱元璋
也是從民兵爬起來
對抗強大的元朝

石勒
還是奴隸出身
從最底層爬起來對抗強大的諸侯

這些哪個不是以弱抗強?
有的還是以弱抗暴呢
但他們有投降嗎?
非但沒投降反而越戰越勇
甚至治出一片祥和的環境讓人民安居樂業
如勾踐 劉邦 朱元璋 石勒都是最佳的寫照

而曹操對抗的袁紹民間治下還是這樣紀錄

獻帝春秋曰:「紹為人政寬,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傷怨,市巷揮淚,如或喪親。」

那曹操更應該投降
投降強大待人民又好的袁紹
才是對人民一大福氣
結果曹操怎麼樣?
非但沒投降反而在河北一帶搞大屠殺
鬧出十室九空的局面

後主猶疑於入南,周上疏曰:「或說陛下以北兵深入,有欲適南之計,臣愚以為不安。何者?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為,猶數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勢偪之,窮乃幸從。是後供出官賦,取以給兵,以為愁怨,此患國之人也。今以窮迫,欲往依恃,恐必復反叛,一也。北兵之來,非但取蜀而已,若奔南方,必因人勢衰,及時赴追,二也。若至南方,外當拒敵,內供服御,費用張廣,他無所取,耗損諸夷必甚,甚必速叛,三也。昔王郎以邯鄲僭號,時世祖在信都,畏偪於郎,欲棄還關中。邳肜諫曰:『明公西還,則邯鄲城民不肯捐父母,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其亡叛可必也。』世祖從之,遂破邯鄲。今北兵至,陛下南行,誠恐邳肜之言復信於今,四也。願陛下早為之圖,可獲爵土;若遂適南,勢窮乃服,其禍必深。易曰:『亢之為言,知得而不知喪,知存而不知亡;知得失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言聖人知命而不苟必也。故堯、舜以子不善,知天有授,而求授人;子雖不肖,禍尚未萌,而迎授與人,況禍以至乎!故微子以殷王之昆,面縛銜璧而歸武王,豈所樂哉,不得已也。」於是遂從周策。

再來劉禪投降不是為了民
他是為了自己才投降
還是確認投降後 可以保有自己的利益
他才願意投降 否則他早就南撤了
而蜀漢有30年的時間人民過的安樂
後面10年則鬧出民皆菜色出來
這10年還是劉禪治下造成的XDD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有句詩詞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

最後
針對你這最後一句
我只有一句形容 道德淪喪

在亂世中保命是一種能力
在亂世裡能夠保助自己安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但是把這種東西當成做人的最高標準
甚至用來詆毀其他有理想有抱負獻身的政治家
我真的只有道德淪喪這四個字來形容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